安全题库 | PPE劳保、消防知识、危险作业 等
用户等级:3级
B、查看安全帽挂带的磨损,衬垫丢失或损坏,须替换;C、定期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 (绝对不能使用溶剂清洁);A、矽肺 B、电焊工尘肺 C、铸工尘肺 D、肺结核4、关于呼吸防护用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B、组装好后,放在干净的塑料袋中,保存在个人工具或指定位置:清洁、潮湿的地方;A、员工必须按要求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确保防护性能完好。B、凡从事多种作业的工种,按主要工作岗位发给劳保用品。C、劳保用品必须按时足额发放,不得以任何名义克扣。1、劳保用品用于劳动保护,不得转让、买卖。 ( √ )2、班组发放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带、雨衣、雨鞋等),可以上班时使用,也可以带离岗位。 ( × )3、岗位调整或者变更工种,应收回原工种劳保用品,并根据新工种发放标准发放。 ( √ )4、如果当地法律、法规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的相关规定比本制度更加严格,则以当地法律、法规为准。 ( √ )5、凡病、伤、事假、产假等连续休息三个月以上者,应延长使用期限。脱产学习人员,在学习期间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 √ )6、各部门/分厂根据新进公司员工安全教育合格后的三级安全教育卡由负责领用人员统一到设备物资部库房或本单位发放部门领取。( √ )7、员工工作岗位变动后,不需要按新的工作岗位重新发放符合新岗位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直接使用原来的劳保用品。 ( × )8、各部门/分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发放规定》,由技术改造部审核。 ( × )9、公司规定各部门/分厂应确定各岗位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范围、标准等,并确保向其提供保护用品。 ( √ ) 10、公司规定设备物资部库房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健康安全环保部对采购质量进行检查。( √ )11、施工工人安全帽和摩托车头盔可以通用。( × )12、享受因工伤残保险的职工就算违法犯罪也不能被企业开除。 ( × )13、防护用品只要舒适和方便,质量是其次。 ( × )14、企业与职工签订招工合同中明确注明“工伤概不负责”属违法行为。( √ )16、对安全用具要保证安全可靠性,且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准购买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质次低劣的防护用品。 ( √ )17、个体防护用品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不能被视为空置危害的主要手段( √ )18、各部门/分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发放规定》,由技术改造部审核。 ( × )19、凡病、伤、事假、产假等连续休息三个月以上者,应延长使用期限。脱产学习人员,在学习期间可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 × )20、所有员工,在驾驶任何移动设备(如叉车、装载机等)时,或者在驾驶或前排乘坐任何车辆(如运输车辆、班车、汽车、出租车等)时,作业和行驶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的系好安全带。 ( √ )2、火灾中对人员威胁最大的是( B ),因此,首先应该做好防护再逃生。4、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5、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指在(C)位置时,压力为正常 。3、使用过的油棉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放在安全地点,且定期处理。(√) 4、火场上扑救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5、凡是设有仓库或生产车间的建筑内,不得设职工集体宿舍。(√)7、在特殊情况下,单位和个人可以挪用、拆除、埋压、圈占消火栓,临时占用消防通道。(×)9、灭火器材设置点附近不能堆放物品,以免影响灭火器的取用。(√)10、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火源。(√)A. 带有压力 B. 带电 C. 高空 D. 带有压力或带电2、使用中的氧气瓶和乙炔瓶应( B、C )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5m,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准靠近热源,应距明火10m以外。A. 水平放置 B. 垂直放置 C. 固定起来 D. 任意放置A.6级以上的风天和雷暴雨天 B.冬天 C.35度以上的热天6、通常进入受限空间须配备的设备有:(A B C)A.始终掌握在受限空间内人员的情况,与进入者保持沟通;8.关于受限空间进入的培训描述正确的是:( B C)9、在金属设备内和特别潮湿作业场所作业,其安全灯电压应为:( C )10、出现以下哪些情况时应从受限空间撤离?( A B C)1.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动火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可不办理动火许可证(√)4.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准靠近热源,距明火10m以外。(√)6.为了保证不窒息,可以直接向受限空间输送纯氧。(× )7.委托承包商从事受限空间工作时,应当告知承包商受限空间的危险。(√ )8.夜间为了补充能量和节省时间,监护人应该给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去取夜宵。(×)9.当无法确定是否是受限空间时,不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行管理。(×)10.受限空间作业范围改变时,应重新办理许可证。( √ )1.绝缘电阻检测,电焊机每(B)至少进行一次,手持电动工具每( )必须进行一次,移动电气设备应每( )进行一次。2.I类手持电动工具(单相)宜采用( B )多股铜芯橡套软线。4.动力箱、柜、板前方一般( A )m的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5.焊机一次线必须采用三芯(四芯)铜芯橡胶电线,其接线长度不允许超过( B )m。6.手持式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必须用橡套软线(橡胶电缆),长度不得超过( 6 )m,且中间不能有接头及破损。7.PE线必须使用( )电线,N线使用( D )电线。A 绿色、黄色 B 绿色、黑色 C 绿黄双色、绿色 D 绿黄双色、蓝色8.用电设备设施的开关按钮中,红色按钮代表( A ),绿色按钮代表( )。A 左手到胸部 B 右手到右脚 C 左脚到右脚 D 臀部或背部到脚10.发现有人触电,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C 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干燥木柄斧头切断电源线,再抢救D 若触电者衣服干燥,又未紧缠在身上,可用手抓住其衣服,将其拉离电源。但不能触及皮肤及鞋子。1、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 B )和中文警示说明。 2、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每天在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限值为(C ) dBA A、1-5毫米 B、1-5微米 C、1-5纳米 D、1-5厘米A、空气动力噪声 B、机械噪声 C、电磁噪声 D、空气传播噪声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7.依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这3类中不包括( C)。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矿物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 8.粉尘对人体可有以下作用。( E)
A.致纤维化 B.刺激 C.中毒
D.致敏 E.以上全部传播噪声9、下列控制措施中不属于从源头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是(A )。 A.佩戴防尘护具 B.湿式作业 C.密闭 D.改革工艺过程10、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 B )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3、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 ) 用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劳动者可以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5、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对全身其他功能也有不同的伤害。(√)6、我们公司电焊工岗位作业量少,偶尔焊接作业可以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7、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对全身其他功能也有不同的伤害。(√)8、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9、防噪耳塞用金属或塑料做成外壳,在边缘上衬柔软的材料,增加密闭性,可减低噪声10~20dB。(×)10、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经领导同意,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或终止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同时用木棒、皮带、(D )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带电物品。5、在高温场所,作业人员出现体温在39℃以上,突然昏倒,皮肤干热、无汗等症状,应该判定其为( B )。1、保险丝熔断,应及时更换,但不能用铜、铁、铝丝代替。(√ )3、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5、煤气中毒后,人往往会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皮肤苍白、意识模糊,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出现樱红色、呼吸和脉搏增快。( √ )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所称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4、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7、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8、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10、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11、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12、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13、从业人数100人以下应该配备安全管理机构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15、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16、本市安全生产管理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以生命安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物质技术保障体系,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促进首都安全发展。
17、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用工单位应当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18、新招用的从业人员上岗前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换岗的,离岗6个月以上的,以及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均不得少于4学时。
1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明确本单位各岗位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型号,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形式或者其他物品替代。购买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记录在案。20、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和有关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2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24、生产部门的相关班组每月向设备物资部安全管理员报送一次岗位点检表。25、安全生产三违指的是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指挥。
楼主签名:正视自己!认清自己,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