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作业是指在检维修过程中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
1.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吊装作业的安全工作指导。吊装机具包括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装卸机、缆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升降机、电葫芦及简易起重设备和辅助用具。
1.2风险识别
1.2.1起重伤害
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吊物绑扎不牢固,吊物散落,吊物摆动,吊装作业失稳等,可导致起重伤害事故发生。
1.2.2高处坠落
在吊装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站在高处,未采取坠落防护措施,可导致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1.2.3物体打击
在吊装作业过程中,高处的物品发生坠落,可导致物体打击事故发生。
1.2.4触电
在吊装作业过程中,起重设备吊臂未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起重设备倾倒,吊臂与带电体接触或发生放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1.2.5坍塌
在吊装作业过程中,由于吊物坠落、碰撞工作平台上,可导致平台垮塌事故发生。
1.3安全作业必要条件
1.3.1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应当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心理异常,无饮酒、吸毒,无疾病或饮用影响安全作业的药物,无职业禁忌,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具备吊装作业的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作业人员个体防护措施(PPE)充分、适用、有效。
作业人员有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
1.3.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操作证,并在有效期内。
1.3.3设备、工具检验合格
1)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吊具、吊索、缆风绳等应当在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2)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定期检验合格。
1.3.4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
吊装作业应当根据吊装作业现场环境,吊物的重量,吊装方式,作业内容,风险识别,制定吊装方案,并落实有针对性的安全、应急措施。
1.3.5作业许可
吊装作业必须获得作业许可,在作业许可的时间、地点、方法、安全措施下作业。
1.3.6作业环境
高处作业周围环境(如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作业现场道路、场地硬化等)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1.3.7应急措施
根据潜在的突发事件,做好现场应急响应准备。
1.4安全措施
1.4.1消除和替代措施
1)在危险物料的设备、管道上方进行吊装作业时,应当对设备、管道进行防护,或放空物料。
2)吊装作业所使用的起重设备、吊具、吊索应当经过计算,选择适用的起重设备、吊具和吊索。
3)两台以上起重机械联合起吊时,每台起重机械承受的荷载不超过额定起重量的80%。
4)吊物的快口、棱角设置防割衬垫。
1.4.2工程技术措施
1)吊物捆绑牢固,或将吊物放置在专用吊具固定牢固。
2)易摆动的吊物应当设置缆风绳。
3)起重机械(包括回转半径)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
4)起重机械临近带电体作业时,起重机械进行现场接地。
5)起重机械的支腿应当放置在支撑垫上,支撑面应当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6)未完全装配稳固的结构,应当使用缆风绳进行锚固,缆风绳的锚点应当计算校核并按照要求进行设置。
7)夜间吊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措施。
1.4.3管理措施
1)制定吊装作业方案,对主起重机和辅助起重机受力进行分配计算,吊装安全距离核算,吊耳强度核算,吊索、吊具安全系数核算,对承载的结构在受力条件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校核,并经审核批准。
2)使用起重机吊运操作手势信号。
3)安排专人进行指挥,多人协同指挥时,应有1名指挥做总指挥,分工明确。
4)正式起吊前应当进行试吊,检查各个部件的受力情况,重心位置是否准确,测试起重机械制动性能。
5)起重臂杆仰角不应超过极限范围。
6)遵守起重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平稳操作起重机械。
7)指挥人员与现场吊装作业人员与吊物保持水平安全距离。
8)吊物下方、吊物上方禁止站人,或在吊物下方通行。
9)起吊重物就位前,不应解开吊装索具。
10)在吊装作业现场周围设置安全警戒区域,并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秩序维护。
11)极端天气,禁止露天吊装作业。
“十不吊”
1.指挥信号不明不吊。
2.超负荷不吊。
3.工件紧固不牢不吊。
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5.安全装置不灵不吊。
6.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7.光线隐暗看不清不吊。
8.斜拉工件不吊。
9.棱角物件没有措施不吊。
10.吊物过重不吊。
1.4.4个体防护措施
1.4.4.1头部防护
作业人员应当佩戴安全帽,安全帽帽带应当系紧。
1.4.4.2躯干防护
吊装作业人员应当穿高可视性警示服。
1.4.4.3手部防护
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应当佩戴防护手套。
1.4.4.4足趾防护
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应当穿防砸安全鞋。
1.4.4.5坠落防护
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过程中涉及高处作业的,应当佩戴安全带,安全带高挂低用。
1.4.5应急措施
1.4.5.1硬板担架、颈托
作业现场配备硬板担架、颈托等高处坠落救援物资、器材。
1.4.5.2急救箱
作业现场配备急救箱,急救箱药品应包括止血带、纱布、绷带、固定夹板、消毒水等急救用品。
1.5作业前准备
1.5.1风险识别
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当根据作业内容,进行风险识别,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
1.5.2安全培训和交底
1)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交底,使其了解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风险、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
2)作业人员应当熟悉现场环境,掌握设备操作规程、指挥信号和应急处理措施,熟悉应急设备、器材的位置、分布。
1.5.3安全措施落实
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当根据制定的安全措施内容,逐项对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具备安全作业条件。
1.5.4安全检查
作业前应当对人员,所使用设备、工具、起重机械、吊具,安全措施的落实,周围环境条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
1.5.5作业通知
1)吊装作业应当通知受吊装作业影响的人员。
2)跨班次的吊装作业,应当做好交接班工作。
1.6作业过程
1.6.1作业执行
作业人员应当根据作业内容、步骤、方法,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方法),安全地完成高处作业。
吊装作业应按下列顺序执行:
1)进行人员健康、精神状态合格检查确认;
2)进行设备设施、工具、材料检查合格确认;
3)进行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检查合格确认;
4)吊物固定牢固;
5)人员站在安全区域;
6)试吊;
7)开始作业。
1.6.2作业变更
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作业变更时,作业人员应当重新开展风险识别,并针对变更带来新的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1.6.3作业暂停和中止
作业现场安全条件发生变化,导致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作业人员应当立即暂停和中止作业,进行隐患整改,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方可恢复作业。
任何人发出紧急停止指令时,均应立即停止。
1.7作业结束
1.7.1现场恢复
1)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当恢复现场。
2)起重机械(设备)到指定位置停靠,或撤离作业现场。
3)吊具、吊索收回,放置在指定位置并妥善保管。
1.7.2清理现场
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当清理作业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1.7.3关闭作业票
作业结束后,现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属地人员应当共同对现场进行完工验收,确认合格后,在作业票上签字确认。作业票关闭,通知受作业影响的人员,吊装作业结束。
1.8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措施详见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